top of page
作家相片陳建佑律師

我們在AI新世代的巧妙玩法

已更新:2023年6月13日




從MidJourney的AI生成算圖(繪圖)工具(可)讓人參賽得獎,到Open AI的Chat GPT聊天機器人(可回答、翻譯、寫程式、寫文章、藝文創作等),在2022年間讓我們普羅大眾玩得不亦樂乎,蹦出新滋味與玩法,彷彿AI這玩意兒又往人類想像的科技未來目標推進了好幾碼。


當人類還在苦惱與糾結AI生成出的內容及其權利歸屬,究竟有無智慧財產權(例如著作權、專利權等)、該權利是否屬於AI的製造商、編碼者、AI的使用人或AI本身;是否侵害相關權利;嘗試釐清風險容許、舉證問題與責任歸屬(例如自駕車發生事故);甚至是否應賦予AI有權利義務主體或法律上的身分地位的諸多討論時,AI的發展從不間斷,持續衍生各種商用與尚未商用的產品與服務,等待人類的政策或法規去做監管措施。


美國的AI RMF(風險管理架構)與白宮的AI權利法案,及歐盟的可信賴AI指導原則、人工智慧法草案,均將諸如司法這種相關項目列為AI高風險管制,他們的策略方向大致相同,即「以人為本」:以人類為主體、本位,這種「高風險」的AI運用,僅得作為輔助人類的工具去使用。另外有一點很重要的是,不論AI的風險等級如何,都不能傷害與欺騙人類(例如機器人三大法則),且在使用AI工具時,例如政府、企業或人類在使用MidJourney繪圖或Chat GPT創作任何內容時,絕對要向對方或大眾事先表明這是AI的使用。


說真的,讀者可能也分不清楚這篇文章到底是筆者我自己寫的,或是Chat GPT幫我生成的(笑)。筆者之後會好好問Chat GPT「能否幫我寫法律XX服務的智能合約?」請各位放心,我會向大家事先表明這是AI協作的啦!

全文連結:

71 次查看0 則留言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